总体目标
打造广州东部重要增长极
增城北依九连山脉和罗浮山脉,南临东江入海口,毗邻莞惠,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。规划提出,增城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,把握国家、省、市推进“双区”建设、“双城”联动的发展机遇,将增城打造为广州东部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,积极承接湾区东西两岸科技创新走廊高能要素。
增城区国土空间整体格局规划图
主动承担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探索任务,实施片区示范引领,建设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,传导大湾区辐射,配合广州推进广清一体化战略。积极落实穗莞惠深城际轨道、跨城交通通道的规划建设,提高增城与湾区东岸城市的联通水平,融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发展,创新产业园区共建、产业梯度转移、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。
承载广州东进战略发展势能,发挥 “三铁合一”交通枢纽优势,依托“一站双港”助力“双城”联动,建设面向湾区东岸、粤东、华东的广州东部门户。积极承接广州“一带一廊” 东进势能,携手黄埔,加强与莞深惠产业、交通、城市功能互联互通,打造广州东部重要增长极。
空间格局
“中南部一体化,北部生态化”
在区域空间格局方面,规划提出,在塑造差异化发展空间格局,统筹保护和发展,延续与优化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思路,形成“中南部一体化,北部生态化”的差异化空间管控体系。
北部生态化。北部地区(派潭、正果、小楼及中新北部)在生态保育基础上,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功能有机统一,生态价值合理转化。
中南部一体化。促进中南部新塘、永宁、宁西、仙村、中新、朱村、荔城、荔湖、增江、石滩等镇街实现一体化发展。
增城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图
在产业方面,规划提出:产业立区,建设活力创新之城。抢抓“双区建设、双城联动”战略机遇,服务全省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建设,以产业对接、创新融合、区域协同为主攻方向,落实粤港、广深、穗莞合作协议,同步参与构建大湾区大产业、大平台体系,打造湾区先进智造新高地、广深科创转化新平台、广州现代服务新中心。
产业空间规划上,强化重点平台引领作用,以广汕路创新产业带、增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、新新大道产业发展带为纽带,形成定位清晰、链条完整、资源集聚的全域产业空间格局。
枢纽赋能
全力推进三大客货枢纽建设
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增城区,交通优势明显,是广州东部重要的枢纽门户。本次规划提出,建设面向国内、国际“双循环”的三大客货枢纽。全力推进新塘站、增城站和增城西站建设,依托三大枢纽优势,建立广州面向华东、华北的互联通道,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、京津冀城市群的高效连接,促进国内大循环;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中欧、东盟国际班列,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支撑广州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。
其中,新塘站是广州东部一级客运枢纽,将提升枢纽能级,加快建成7台17线国铁站场、2台4线城际站场,打造广州铁路客运主枢纽;增城站是广州东部重要客运节点,引入广汕客专、增莞深城际,打造广州东部客运综合枢纽门户;增城西站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,发挥公铁联运优势,打造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,形成大湾区东岸国际供应链枢纽。
构建外联内优、高效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。规划提出,增城要以交通一体化引领区域发展一体化,依托国家铁路、城际轨道与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,全面融入大湾区“1小时生活圈”。
增城区区域协同规划图
构建12358全国铁路时空圈:推进国铁线网规划建设,以枢纽为中心,实现1小时达深圳、佛山,2小时通粤东、闽西地区,3小时至长江中游、福建沿海城市群,5小时至长三角一体化区域,8小时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。
稳定“一纵一横” 国铁主通道:横向依托广汕铁路、广州东至新塘Ⅴ、Ⅵ线,西连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、东接惠深汕等粤东城市,远期引入广珠澳高铁,实现1小时直联湾区西岸城市;纵向依托广石铁路,客货功能兼备,打通国内国际铁路货运通道。
建设更紧密的城际轨道线网:依托穗深、新白广、深莞增、佛穗莞城际轨道线,以及28号线支线、17号线支线跨市市域快线,推动增城与广州中心城区、深圳、佛山、惠州、东莞等湾区主要城市以及广深两大国际机场的快速联系。
完善市域快速地铁+轨道普线网络:规划构建16号线、25号线等5条快速地铁,实现增城与广州中心城区45分钟通达;加密中南部地区的轨道普线网络,提高轨道交通线网密度,实现重要客流走廊全覆盖,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。
道路交通方面,重点加强与黄埔区、东莞市、惠州市的道路衔接,织密广深莞惠方向的对外衔接道路,嵌入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。
2025-01-22 08:06:19
2025-01-22 05:28:15
2025-01-22 03:02:25
2025-01-21 09:55:04
2025-01-21 08:05:26
2025-01-21 07:08:32
2025-01-21 03:58:34
2025-01-21 02:36:26
2025-01-20 07:47:32
2025-01-20 06:32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