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魏孝文帝元宏(467年—499年),北魏的第七任皇帝。原姓拓跋,后改姓元,名宏,鲜卑人。北魏皇兴三年(469年)六月,不满两周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,由祖母冯太后抚养。皇兴五年(471年)八月,年仅5岁的他继皇帝位,由冯太后临朝称制。冯太后将一应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。同时,她也在因忤逆而“禅位”的献文帝身上汲取教训,将年幼的孝文帝按照她心中想象的模式加以引导、塑造和培养。
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改元姓的主要原因是北魏的发展需要,文治需要,统一需要。
北魏政权的鲜卑族拓跋部原来活动于今东北大兴安岭一带,后来逐渐向西南迁移。当时的拓跋部,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。后势力渐强,至386年,拓跋珪在盛乐(内蒙和林格一尔)建魏,史称北魏。随着力量的增强,他们陆续征服了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,进入中原地区,于399年迁都平城(山西大同),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。
大漠南北诸州郡原来都是魏国的根基,居住的都是汉士族和汉民,北魏统治者意识到,依靠偏远的平城作为都城和不多的鲜卑人想控制全国,己很困难。必须都城南迁,变鲜卑俗为华风,实行与汉族同化,才能适应政治、经济和军事上的需要。于是,魏孝文帝不顾群臣反对,决议迁都洛阳。
公元494年,魏孝文帝首先作通极力反对迁都的拓跋澄的思想工作,说:我们鲜卑人起自北方,徙居平城,这是用武的地方,不能作文治的中心。我想以用兵为名,率众迁都中原。拓跋澄被提醒,全力赞助迁都大计。魏孝文帝统兵南伐,到了洛阳,在众人感到进退两难之机,他顺利完成了迁都洛阳计划。
孝文帝南迁前后,先后下令禁断鲜卑风俗、服制和语言,禁止同姓婚配。士民一律改穿汉服,朝廷上改用汉语,鲜卑复姓改为音近的汉姓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姓,其他一百多姓亦改姓汉姓。这些改革,促进了民族融合,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。
北魏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一统,为隋唐盛世的的繁荣奠定了基础,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政治、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,缓解了民族隔阂。
2024-11-27 12:15:10
2024-11-27 12:00:11
2024-11-27 11:45:22
2024-11-27 11:30:25
2024-11-27 11:15:51
2024-11-27 11:02:04
2024-11-27 10:48:34
2024-11-27 10:37:03
2024-11-27 10:22:01
2024-11-27 10:07:10